第93章 苏堤春晓(八)(1/2)
【高滔滔才不管那个,她要保的人,谁也别想动。
大臣们也开始为这件事站队,此时朝堂上新党已经被打压出去了,而旧党大致可分为蜀地的蜀党,洛阳的洛党,北方势力的朔党。
苏轼是四川人,本就属于蜀党,所以蜀党是保他的,朔党则站在洛党这边。
各个党派之间互掐,和苏轼有关的黄庭坚、秦观这些人也是被不停的弹劾,如果他不离开朝堂,那么这些人就会一直被这样攻击。
所以厌倦了争斗的苏轼自请离京,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、知杭州,终于是离开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。
当然了洛党也没赢,高滔滔直接出手免了程颐崇政殿说书的职位。】
“哈哈哈哈哈该”
“再次来到了杭州啊”
李世民深深叹气,“这样也好,朝堂争斗不休,不如到地方治理百姓,做些实事。”
【苏轼在杭州做知州的时候,看到了西湖的湖水逐渐干涸,湖中长满野草,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。
所以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就率领百姓们疏浚西湖,动用民工20余万,开除葑田,恢复旧观。
他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,又把挖出来的淤泥集中起来,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。】
天幕下的众人似乎知道了天幕要说什么,又有些不敢相信,只能抬起头望向天幕。
姜澜溪站在这座桥上很久了,一直给大家看着湖上的风景,说到这里时,她又动了起来,向桥下走去。
【堤上有六座桥,俗称六吊桥,以便行人来往。
而这长堤,后人为了纪念苏轼,便将这长堤命名为“苏公堤”,简称“苏堤”。
春天的清晨,苏堤烟柳笼纱,波光树影,鸟鸣莺啼,这就是着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“苏堤春晓”。】
轰——
果然如此!
苏轼感觉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心头漾开,他眼前浮现水雾,拿手遮着眼睛,才避免失态。
杭州的百姓记得他,不是因为他大才子的身份,而是以杭州父母官的身份!
他何德何能被杭州百姓敬爱?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啊!
很多臣子都是不敢相信,他们总是觉得想要留名后世太难了,但是现在他们突然发现了一条新的道路。
如果为当地百姓做好事,史书也许不记得,但是当地百姓会记得!这样的铭记甚至千年不变!
【下了压堤桥,就是苏堤春晓的御碑,碑是太湖石,御碑正面是康熙亲题的“苏堤春晓”四个大字,背面则是乾隆御题七言绝句,侧面还是乾隆题的叠韵诗。】
“乾隆真的是人菜爱写的典范”
“但是这里的风景好漂亮”
“乾隆下了几次江南,怎么又写了这么多”
【苏轼跑出来是想要躲个清静,但是跑出来也没办法避开党争,短短几年,苏轼先后经历了回京任职——颍州知州——扬州知州——定州知州。
虽然折腾,但是保护伞在,他的日子却不难熬。】
“在朝堂,别人只能攻击的身边的人,在外地,别人就能折腾他了”
“保护伞在,他就好,保护伞不在了呢”
宋朝
宋神宗:“母后已经不年轻了,她还能掌权几年呢?”
那个苏轼又能过几年好日子呢?
高太后也是叹气,人总是逃不过生老病死的,她活得过儿子,可活不过孙子,到时候大宋恐怕又会迎来一次震荡。
【1093年,作为保护伞的高太后去世了,哲宗上位,他支持变法,所以朝堂上又变成了新党执政。】
李世民直接被噎住:“朕懂了,又被贬了是吧!”
【你们别看苏轼那个时候被党争折腾的不轻,但其实高太后廉洁自奉,处事公正,执政时期政治比较清明,经济也是十分繁荣的。
而且这是一个会为手下着想的人,高太后自己也知道孙子是变法派的,自己一死,朝堂就会变天。
所以在她病重时,还召集了大臣们见面,告诉他们要有自知之明,早些主动退避,让皇上另用他人,免得遭祸。】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