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南京城(1/2)
南京,古称“金陵”,有“六朝古都”之美誉,
其地理条件非常优越,
北倚长江,水源充沛,运输便利,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,是水运的集散地,
因地形之上,钟山龙蟠于城东,石头城虎踞于城西,北又有玄武湖一片大水域。
故有“龙蟠虎踞”的美誉。
关于其名称来源,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33年。
那一年是马陵之战后的第九年,
刚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还在和魏国争夺河西高地,
日后以“胡服骑射”震惊列国的赵武灵王,也还只是一个8岁的孩童,而接过魏国霸权的齐国还在与燕国大打出手。
总而言之,淮河以北、太行山以东的黄淮海大平原仍旧战乱频频,打得一团糟。
不过那时,淮河以南倒是相对平静一些,
原因是在这一年,楚国攻灭了占据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越国,成为了实实在在的“南霸天”。
为了消化既得疆域,楚威王在江东设置了一系列军事要塞,
而设置于石头山之上的金陵邑,就是其中之一。
这就是《建康实录》中记载的,
“越霸中国,与齐、楚争强,为楚威王所灭,
其地又属楚,乃因山立号,置金陵邑也。”
龙蟠虎踞之南京城和地形平坦的苏杭一带不同,
南京的地势极其险要。
其北面有浩瀚之长江屏障,
其东面有钟山,摄山、临沂、雉亭、衡阳等诸山巩卫。
其南面为土山、张山、青龙、石臽、天印、彭城、雁门、竹堂等诸山。
其西面为石头城绵亘至三山!
在野心家眼中,南京之地,背靠幕府山,面临秦淮河,钟山石城左右辅弼,
该地又地处江南鱼米之乡,民风质朴,经济发达,水陆兼备,
乃是不可多得的“王气”聚焦之地。
故而,但凡古代中华,分裂时期,此地都会被枭雄窃据以成其业,
汉末三国孙权如此,晋末东晋司马睿如此,唐末南唐李昪如此,元末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亦同样如此。
南京之地,每逢中原新旧朝代交替之时,均免不了杀戮和流血。
占领南京之地,虽然可以割据天下,
但却不能长久,更少有北伐统一中原者,明太祖朱元璋除外。
纵观历史,从三国至如今大明朝,
定都南京的政权先后有十个,
所以南京也有“十朝都会”之称,
但除明朝外,这些政权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
那就是短命。
最长的也就是东晋,也只存续时间为仅仅103年,
那么为何定都南京的政权就会如此的短命呢?
可又为何古代的统治者也愿意定都南京呢?
首先,从地势上看,
南京确实能暂时抵御北方敌人的侵扰,
东面的紫金山、西边石头城,两边把南京包围在中间,
再加上北面的长江天险,南边的山地丘陵等,
可以说南京城,确实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。
加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南之地所拥有的大面积的肥沃土地,能养活更多的人口,
如此就可以为占领南京,割据,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和兵源。
但是正所谓,
成,也地势,败也地势!
南京城的地势,即是优势也是劣势,
南京城外的自西向东流向的长江和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。
虽然长江是天险不假,但也是一条进兵大通道,
一旦北方政权水师海军的势力,超过了南方政权之水军,
北方政权,一旦攻取四川、襄樊之地,
其麾下的水师大军,即可以自西向东顺江而下攻打南京,
也可以沿京杭大运河,自北向南,快速进军。
更有甚者,可以从北方,出大兵,沿海运,逆长江而上,攻克南京东大门镇江县,进而攻打南京。
因此,古代有,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