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新格局(下)2/2(1/2)
二人之间虽无深仇大恨,可因为刘闯有意无意的指使,令二人不知不觉便形成了对立格局。
而今,诸葛亮因车骑将军掾的身份,与刘闯手下的将领关系不差。
而司马懿则因为执掌黄阁,在麋芳的协助下逐渐淡化陈宫的影响力,也自成一脉……刘闯对两人之间的比斗,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任由两人竞争。他只要能掌握其中的‘度’,便可以稳定局面。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送走诸葛亮众人之后,刘闯只留下了荀谌。
“丈人,今温侯坐镇受降城,塞北鲜卑人也争斗不休,你看咱们何时可以进入五原?”
刘闯早就图谋五原和朔方两郡,特别是朔方,地处河套,土地肥沃,更让刘闯垂涎不已。
那朔方,原本就是汉室所辖。
当年南匈奴走投无路,归附汉室,朝廷将河套地区划给了南匈奴休养生息。
刘闯一直希望把朔方夺回来,一来可以作为自己的粮仓牧场,二来也能节制住南匈奴的发展。哪怕南匈奴和刘闯而今是盟友的关系,可刘闯对呼厨泉并不信任,相信呼厨泉也是这样的心思。南匈奴而今,方经历一场动荡。左贤王刘豹被杀,虽让呼厨泉声威暴涨,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波动。南匈奴现在也处于休养生息之中,可一俟他们恢复元气,必成祸害。
荀谌也清楚这一点,更明白刘闯想要夺取朔方的迫切愿望。
“孟彦的心思,我清楚。”
荀谌想了想,轻声道:“不过而今还不是和呼厨泉翻脸的时候。
若逼迫太甚,这家伙很可能会与鲜卑人勾结,到时候反而会造成整个塞北局势的改变。孟彦现在,需小心维系塞北局势,在鲜卑人内斗不止的情况下,设法割裂南匈奴和鲜卑人的联系。
所以,现在进入朔方,为时尚早。
不过孟彦可以慢慢向朔方渗透,分批向朔方迁移流民……待时机成熟后,可一举将南匈奴吞并。”
荀谌,竟存了吞并南匈奴的想法?
这让刘闯颇为吃惊,但同时又感到非常高兴。
他最怕荀谌会有什么‘天朝上国’、‘仁德治理天下’的想法。
不过现在看来,荀谌并非那种腐儒可比,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攻击性,恐怕比之刘闯更甚。
“此事,非同小可,需有合适人选进行操作。”
“孟彦莫非已有人选?”
“温侯霸则霸矣,然手段略显强硬。
他坐镇受降城,可震慑鲜卑匈奴,但若说到经营,还远远不够。我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,请丈人代我选择。”
“说来听听。”
刘闯伸出三个指头:“陈宫、徐庶、孟公威。”
荀谌眉头一蹙,沉声道:“公台多智,然少于机变。
他和温侯相处最久,也最了解温侯之心思,可以配合得当。只是公台性情,和温侯颇为相近,都是强硬之人,不晓曲直之变,非适合人选。最重要的是,他而今坐镇平岗,维系大鲜卑山之安危,更兼顾辽东安危,不可以轻动。所以我以为,公台主持此事,非合适人选。”
“那元直呢?”
“元直手段高明,且机智百出,最为适合。
只是元直此前在受降城一战时,已建立威势……他身份过于敏感,一举一动都会为呼厨泉所关注,所以也不太适合。我倒是认为,孟公威才是最适合的人选。一来他声名不显,不会为呼厨泉所关注;二来他才干不俗,也知晓变通之法,进退得当,即便是温侯也对他称赞不已。
公威此人,或无运筹帷幄之能,但若说主持朔方之局,却是最好人选。”
按照刘闯最初的想法,徐庶才是最为合适的人选,孟建为辅。
可是听荀谌这么一分析,他也觉得,徐庶的目标太大,很容易引起呼厨泉的警惕,的确不太合适。倒是孟建,才干和见识都有了。而且在朔方也有些时日,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。
“既然如此,明日我便使子翼前往,密令于孟建。”
“对了,此前苏威传信,他已经与张燕取得联络……却不知孟彦你打算如何来解决张燕之事?”
刘闯眉头一蹙,露出一丝苦笑。
说起来,自从苏威和他说过张燕的事情之后,刘闯便命司马懿把张燕的情报汇总过来。
这张燕本名褚燕,冀州常山真定人氏。
黄巾之乱的时候,此人聚合少年为群盗,在山泽之间转战。后又在真定聚众万人,起兵造反。时博陵人,也是黄巾军北方大帅张牛角亲自招揽张燕,并将之收为义子,悉心调教。张牛角临死前,叮嘱部下,要跟随张燕,并对他的部下道:“要想活下去,一定要听从褚燕调派。”
张牛角死后,张燕感激张牛角的厚待,故而改名张燕。
此人剽悍,敏捷过人,故而黄巾贼多称之为‘飞燕’,也有人唤他做‘燕帅’。
根据司马懿整理的情报,张燕这个人眼光极为毒辣。
黄巾失败之后,他便知道黄巾没有前途,故而改黄巾之名,号黑山军,聚众百万之多。后来他还派人前往洛阳,向当时的汉帝,也就是汉灵帝请降。当然,他也是走了十常侍的门路,汉灵帝接受了张燕的请降,还封他为平难中郎将之职。在当时,张燕已经算不得盗匪山贼。
可惜,随着董卓入朝,天下大乱。
二十二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,张燕也曾率部前往。
可由于他当年走的是十常侍门路,所以他那个平难中郎将的职务,并不被诸侯所接受,更极为排斥。
张燕无奈之下,只得离开联军,返回河北。
袁绍夺取冀州后,雄踞河北。
他因为先后和于毒等人为敌,所以对黑山军更极为反感,并且在初平四年,也就是公元193年的时候,与吕布联手和张燕在常山展开激战。双方苦战十余日,张燕死伤甚重,而袁绍军同样疲惫不堪,最终只能双方罢兵撤走。张燕为避免和袁绍再起冲突,于是退出冀州。
他率主力大军,屯驻上党发鸠山,并将发鸠山、羊头山、乃至天井关一线完全掌控起来,可毫不费力的进出河内、太原、常山各郡,其声势非但不减,部曲反而增加至一百五十余万。
再后来,张燕又和公孙瓒联盟,还派出大将杜长协助公孙瓒对抗袁绍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